关于“金角湾”(Golden Horn)这一名称的由来有许多说法,但无论其名称的灵感来自何处,观看金角湾日落都是伊斯坦布尔的必游项目。
数千年来,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吸引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杰出的统治者、寻宝者、艺术家,甚至偶尔还有希腊众神的目光。
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良港之一,蜿蜒7.5公里,切入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一侧,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马尔马拉海在此交汇。该河口将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地段一分为二,是阿里贝河和卡伊坦河的河谷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时形成的。
现在,伊斯坦布尔半岛是“老伊斯坦布尔”的所在地,托普卡帕宫、索菲亚大清真寺、大巴扎和其他著名建筑仍坐落于此。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港口,曾经是许多伟大定居点的航运、贸易和防御中心,包括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港口防御
金角湾对贸易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基地,控制其入口至关重要。在公元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君士坦丁堡为罗马帝国首都后,他在著名的港口建立了帝国海军总部,并沿着海岸建造了近20公里的双层城墙来抵御攻击——使其几乎坚不可摧。
为了保护这条脆弱的水道,人们在港口1600英尺的入口处安装了一条巨大的浮动铁链,用以阻止敌舰。虽然现存历史文献中记载了821年、969年、1203年和1453年围城期间铁链被使用的四个实例,但多年来铁链实际被使用的次数仍是个谜。
科默·普卢默(Comer Plummer)根据《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工事和防御》一书的作者拜伦·唐加达斯(Byron Tsangadas)的研究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铁链的多个版本之一:“铁链由巨大的木环连接而成,这些木环由巨大的钉子和沉重的铁锁链接在一起。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船只从南部的肯特纳里安塔楼拖拽铁链至北部的加拉塔堡垒,从而横跨金角湾。铁链的两端牢固地锚定,其长度由停泊在港口内的拜占庭军舰守护,这条巨大的铁链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城市防御的重要元素。”
顽强的入侵者
在拜占庭统治下的900多年里,金角湾的铁链只被绕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0世纪,当时基辅罗斯人将船只拖出博斯普鲁斯海峡,绕过加拉塔堡垒,然后在金角湾下水。第二次是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的船只能够在铁链靠近加拉塔塔的地方上岸,用撞角撞破铁链。最著名的则是在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尝试破链失败后,命令士兵使用涂油的圆木将船只拖过北岸——不久之后,他就彻底征服了君士坦丁堡。
尽管几个世纪以来,铁链的许多版本都令人印象深刻,但21岁的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击败的铁链由两英尺长的锻铁环组成,上面带有用于连接木头的浮力钩。这种设计使其既灵活又足够坚固,能够抓住试图通过的船只,为拜占庭人从海岸和隐藏在铁链屏障后方的船只上发动同时攻击争取时间。如今,最后一条铁链的碎片散落在伊斯坦布尔的各个博物馆中,但大部分铁链都存放在该市希什利区的军事博物馆里。
半神遗产
关于欧洲名字“金角湾”中“金色”一词的起源,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希腊神话中关于伊斯坦布尔的建城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港口的最早命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根据这个传说,众神之王宙斯爱上了凡人伊俄。为了拯救她和他们未出生的女儿免受天后赫拉嫉妒的怒火,宙斯将伊俄变成了一头白色母牛。伊俄在赫拉的折磨下被迫以牛的身份四处游荡,最终穿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名字字面意思是“牛通道”。在重新恢复人形后,她生下了克律索萨,克律索萨后来生下了马格里安人比萨斯,他的父亲是掌管水的主神波塞冬。比萨斯在公元前7世纪成为了拜占庭的创始人,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第一个为人所知的定居点,并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金角湾为“克律索克拉”——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词与希腊语中的“克律索帕拉”非常相似,意为“金门”。
有趣的是,最近伊斯坦布尔的耶尼卡皮地铁站和马尔马拉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古代港口、储藏设施和贸易船队的遗迹,这些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6700年,这也为神话的时间线提供了证据。
还有一种更基于陆地的理论认为,“金角湾”这个名字与夕阳倒映在港湾水面的壮观景象有关,这使得港湾看起来像液态黄金。这一景象激发了艺术家、诗人和作家的灵感,使水道北端(当时被称为萨达巴德,现在是卡吉特汉区)在18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上层精英的热门地点,他们沿着岸边建造了豪宅,并种植了大片郁金香花园。上层阶级将这一时期称为“郁金香时代”(Lale Devri)。相反,同一时代被下层阶级称为“放荡时代”(Sefahat Devri),他们指责上层阶级沉迷于昂贵的派对和奢侈浪费的经济行为,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另一个与金角湾同名的故事并不是关于水面的反射,而是关于水面之下可能隐藏的东西。根据古老的谣言,一旦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的意图变得明显,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就装载了一艘装满帝国宝藏的船,但这艘船在抵达安全地点之前就在金角湾口附近沉没了——有些故事甚至说有七艘船,都在海上失踪了。其他理论家则声称,拜占庭人向港湾里扔进了大量的贵重物品,以防它们落入奥斯曼人手中,这使得水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尽管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支持这些故事,但这并没有阻止数百年来寻宝梦想家们对这些故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达·芬奇的设计
金角湾的美丽激发了诗歌、绘画和文学的创作。正因为如此,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苏丹巴耶济德二世于1502年发起的一项公共工程项目产生了兴趣,他绘制了两幅空中俯瞰的插图,详细描绘了一座独特而时尚的横跨港湾的桥梁。金角湾大桥或“达·芬奇桥”是同类桥梁中的第一座,设计长度为720英尺;如果建成,它将是当时最长的桥梁。
这座桥本身将采用三个拱门的设计,这种技术最终在三个世纪后被接受为非常有效的设计。达·芬奇对自己的想法如此有信心,以至于他提出亲自前往伊斯坦布尔建造这座桥。不幸的是,像达·芬奇的许多设计一样,他的设想并没有与当时可用的技术相匹配。苏丹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个项目不可能实现,于是就把草图放在一边。它们随后被遗忘了450年。
1952年,这些原始草图以及艺术家写给苏丹的信件在帝国档案馆中重新受到审视,并被证实是这位大师的作品。草图、原始信件及其奥斯曼土耳其语译文目前仍保存在托普卡帕皇宫档案馆中,但并未展出。